当前位置: 首页/【旧】科研学术/科研平台/正文

【科研平台】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22 11:12:36  浏览次数:[]

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简介

为了凝聚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业积极投身到贵州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来。由学校与贵州省林业厅合作,共同建立贵州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与中国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贵州基地、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基地一起, 共同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该中心为贵州生态经济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环保产品和生态科普产品的研发、创新、培训及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技术、政策支撑。并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生态创客和传统与现代生态文化的创新,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一、机构设置

“中心”挂靠在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提供科研场所,在贵州省林业厅下属贵州省珍稀动植物保护中心设立产学研基地。

二、人员组成

主任

汤晓辛(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副主任

冉景丞(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

李兰丽(省林业厅法宣处原调研员)


特聘专家

马克平(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欧阳志云(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蒋志刚(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闵庆文(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覃海宁(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吕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朱春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驻华代表)

刘保党(《世界遗产》杂志社前社长)

闻丞(世界自然遗产评估专家)

乙引(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张晓松(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教授)

杨斌(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邓赞(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胡安徽(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但文红(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教授)

谢双喜(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

白新祥(贵州大学林学院副教授)

三、合作支持单位

贵州省植物学会

贵州省生态学会

贵州三阁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百里杜鹃景区管理委员会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取得的部分工作业绩

参与世界遗产地申报、南极科考、北极科考、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等。针对贵州FAST、贵州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化开展科学文化普及。目前出版《物种100-贵州智慧》(中国文史出版社)、《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园林植物和工业植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贵州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综合科学考察》(科学出版社)、《施秉白云岩喀斯特药用及食用植物图集》(科学出版社)、《施秉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自然资源禀赋及评价》(贵州科技出版社)等著作。此外,实验室目前引进食品的中试设备生产线,从事贵州特色的生态农产品、旅游产品等研究与开发,以服务于生态产业和全省精准扶贫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