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正文

我院研究生柯瑾等发文揭示了苦荞种子类黄酮类物质的积累模式及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5 15:50:38  浏览次数:[]

评价苦荞种子中黄酮类成分的绝对含量和积累模式,了解黄酮类成分之间的积累关系,探讨苦荞种子中类黄酮成分含量与类黄酮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构建苦荞种子中主要类黄酮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为苦荞种子中类黄酮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的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并在培育高类黄酮含量新品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023年12月7日,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柯瑾等在Agronomy(中科院2区,IF=3.7)发表题为“An Evaluation of the Absolute Content of Flavonoid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Flavonoid Biosynthesis Genes in Tartary Buckwheat Seed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测定5个苦荞品种中黄酮类成分的绝对含量,共鉴定出61种黄酮类成分,其中41种存在于所有品种。不同品种间或同一品种内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苦荞种子中黄酮类成分以芦丁、槲皮素、烟叶苷和山奈酚为主,占总黄酮的73.05%~81.79%。部分黄酮类成分与含量积累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36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发育中的苦荞种子中表现出4种不同的积累模式。17个类黄酮生物合成结构基因与苦荞种子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类黄酮成分的积累呈显著正相关,其中F3’5’H-3基因可能是决定苦荞种子总黄酮含量的最关键基因。构建了苦荞种子中30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成果为培育高类黄酮含量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agronomy13123006




一审(校):朱丽伟;二审(校):朱斌; 三审(校): 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