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首届香樟教学节“躬耕教坛,生命育新”系列名师名家第二场讲座在公教6101举行。本次讲座聚焦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创新实践,以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动平台、共研科学教育提质路径为核心目标,特邀贵阳市实验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黄金清老师担任主讲,深度分享“小学科学教育加法的实践与探索”。

讲座开篇,生命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彭涛致欢迎辞,着重介绍了主讲嘉宾黄金清老师的专业背景与实践成就。深耕小学科学教育一线29年的黄老师,不仅拥有科学正高级教师、贵州省特级教师等专业头衔,更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市级重点课题,其核心参与的《小学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创构与实践》项目斩获贵州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是基础教育领域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经验的标杆型专家,为本次讲座的专业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在主题分享环节,黄老师以“树叶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等小学科学经典实验为切入点,生动拆解“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拓展应用”四步教学法的内在逻辑,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落地、可感知的教学场景,让在场师生直观理解科学教学的核心范式。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中“师资能力不均”“课堂实践薄弱”“学科融合不足”等痛点,她创新性提出“四位一体”改革路径:以“主题教研”为抓手强化教师专业能力,以“观察、实验、推理、实践”四大维度重构科学课堂教学逻辑,以分层化作业设计激发不同学段学生的创新潜能,更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资源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全方位拓宽学生科学视野,为破解科学教育提质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讲座中,黄老师结合课堂实录与学生作品展开的案例分享,生动还原“小学科学教育加法”的创新实践图景:一年级“叶画创作”课程,将自然观察与语文表达、美术创作深度融合,让科学认知与美学素养同频生长;三年级“凤仙花生长日志”项目,以长期观察记录串联生命科学知识,在持续探究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与耐心;五年级“创意小船”实践课,打通数学浮力计算与工程设计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案例不仅打破了传统学科的边界,更践行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教育理念,让在场师生深刻感受到科学教育的生动性与创新性。

本次讲座还得到贵州师范大学教务处的高度关注,教务处副处长吴晓宁老师全程参与并在互动环节亲身体验实验演示。在总结发言中,吴晓宁老师指出,这场讲座不仅是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经验的分享,更深度诠释了“大教育观”下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动的重要性,为高校师范生培养、基础教育研究实践的双向赋能提供了宝贵启示。
作为首届香樟教学节的关键组成,本次名师名家讲座以名师引领为核心,为小学科学教育创新注入新思路,也为学院推动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了优质平台。未来,生命科学学院将持续深化高校教育研究与基础教育实践的联动,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一审(校):冯玉铭 二审(校):杨卫诚 三审(校):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