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正文

以趣识为引,解锁林业奥秘--园艺专业“林研·趣识”专题沙龙顺利开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2 16:03:42  浏览次数:[]

为落实园艺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园艺学子科学文化素养,拓展其在林业科学领域的学术视野,深化园艺专业与林业科学交叉创新,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园艺系以2025年秋季学期实践周为契机,开展了“林研·趣识专题沙龙,并于2025年10月21日上午9点在贵州师范大学东校区公教6101举行,参加师生人数约120余人。其中,莅临现场的领导有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党委副书记夏天;特邀主讲嘉宾刘映良,喻凤副,吴高殷;参与交流的教师有何佩云、李莉、刘杰、汪燕、赵晓胜、刘秋萍,王卉楠、谭雷涛、林传根。 此次活动由2024级园艺班陈金宇同学主持。

活动伊始,院党委副书记夏天明确指出,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攀升, 提升学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并提及,贵师大生科院在考研升学率上表现优异, 这为生科院学子提供了坚实的升学指导保障。他寄语学生们积极投身学术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紧接着,园艺专业负责人李莉重申了此次“趣识·林研” 的主题,强调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聚焦林业科技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汇聚林业专业教师在科研探索与职业发展中的宝贵经验,以鲜活的案例和真实的科研历程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热情。期望以这类紧密围绕园艺人才培养目标的交流活动为纽带,持续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不仅能助力同学们把握林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洞悉产业发展趋势,点燃对专业学习的热情。

活动中,喻凤副教授带来了《染色体识别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的分享。她通过具体的植物染色体研究案例,清晰呈现了科学技术如何助力破解植物遗传密码,为在场师生揭开了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神秘面纱,激发了大家对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刘映良教授围绕《走进化香树属植物》展开深度讲解化香树属植物的重要经济价值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刘老师从植物形态、生长习性、分类特征等方面娓娓道来,结合实地调研的案例,生动展现了化香树属植物的独特魅力,让在场师生对这一植物类群有了系统且鲜活的认知, 深刻体会到植物研究中分类与生态探究的紧密联系。吴高殷博士以《跟林业“交个朋友”:这些有趣事值得试》为题,用轻松诙谐的风格分享了林业科研与实践中的趣味故事。从林业野外调查的奇妙见闻,到林业技术应用的新奇尝试,他将枯燥的林业工作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传递出林业研究中“趣”与“识”并存的独特魅力,鼓励师生们以更具趣味性的视角投身林业科学探索。

师生交流互动环节,现场的老师们全方位的解答了学生们关心的每一个问题: 在学业规划上,刘映良老师详细阐述了林业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学业深造途径,同时强调了该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及未来就业前景,鼓励学生们精心规划学业,以增强自身综合素养及竞争力。在野外实践上,辅导员林传根强调了安全实践的重要性,并建议低年级同学积极走进实验室,积累专业实训经验,为毕业论文的系统完成和考研深造学业之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现场参会的林业、 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们也热心分享了他们升学过程的经验和收获传递出“以兴趣为导向、持之以恒积累”的科研初心。

活动尾声,李莉进行活动总结,本次活动虽聚焦于林业领域,却与园艺专业有着深度的学科交融价值,期望同学们以此次沙龙为契机,打破学科壁垒,将林业的科研方法、生态理念融入园艺专业学习,在植物资源利用、景观生态构建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真正实现“以林启艺,以艺促林”的学科互鉴,坚定在园艺领域深耕创新的专业信念。

本次“林研·趣识”专题沙龙以“跨学科启智,促专业融通”为宗旨,构建了林业与园艺学科间、师生及不同年级间的多维交流平台,共同研讨植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学科交叉路径及行业人才发展趋势等关键议题。展望未来,园艺专业将坚守“以学术引领成长,以实践赋能发展”的理念,紧扣林业与园艺行业对具备跨学科视野、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持续完善并升级学术交流与实践育人体系。 未来将推出一系列融合科研探索与应用实践的专题活动,全方位培育学生的科研思维、实践能力与行业洞察力,助力其成长为林业与园艺领域兼具专业深度与跨界广度的复合型人才。

一审(校):冯玉铭   二审(校):李莉   三审(校):彭涛